原標題:上海擴大開放100條解讀|知識產權篇:建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上海擴大開放再出新招實招。7月10日,上海公佈《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傢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100條實施方案,聚焦五大領域,即:以更大力度的開放合作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構築更加開放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體系、打造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協同的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建設服務全國的進口樞紐口岸、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其中,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內容共計15條。在7月10日舉行的上海市進一步擴大開放推進大會上,上海市市委書記李強表示,上海要強化司法和行政“雙保護”,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提升知識產權海外維權能力,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對此,澎湃新聞記者邀請到上海凌雲永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員袁新忠對15條有關內容進行逐條解讀。
三、建設開放共享、內外聯動的高標準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十)加強司法保護為主導、行政保護協同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50. 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依法適用侵犯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法律規定。
解讀:進一步強調瞭在司法領域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對於侵犯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李克強總理今年3月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要適用“填平原則”,即權利人損失多少,侵權人就賠償多少。填平原則不是十分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因為侵權者侵權代價太低,維權者維權成本太高,而“懲罰性賠償”能夠提升侵權者的侵權代價,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但是,這需要在法律上進行修改,因為現有法律沒有明確設定“懲罰性賠償制度”,上海提出的“依法適用侵犯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法律規定”,還需要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完善。
51. 推進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統一犯罪認定標準,加強知識產權刑事自訴案件審判。
解讀: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在全國很多法院有實踐和推廣,這種模式最早推行的是上海浦東,業內稱為“浦東模式”。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從1996年起就試行由知識產權審判庭集中審理涉及知識產權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2009年上海兩個中級法院也采用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實現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三審合一”,有利於統一裁判標準,整合審判資源,提高司法效率,從而整體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
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刑事自訴案件審判”的意見,需要法院有足夠的支持,否則這類自訴案件很少。因為自訴人的調查取證的能力比偵查機關差很多,很難提供充分的關於被告人犯罪證據,使得證據問題往往成為制約自訴案件受理的瓶頸。而且有的證據需要技術人員鑒定,例如計算機軟件的源代碼部分復制和改編,需要專業鑒定的技術比對。因此“加強知識產權刑事自訴案件審判”需要法院降低受理門檻,同時能夠依職權或者根據自訴人申請進行取證。
52. 建立健全技術事實查明體系,為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提供專業支持。
解讀:據瞭解,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在這方面已經有創新性設立,目前該法院有十多名技術調查官,技術背景涵蓋瞭通信、化工、機械、電子等領域。按照上海知產法院的總結,他們能夠:為法官出具技術說明,讓案件審理更高效,幫助法官“防忽悠”。因此這一條內容的落實,對於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是非常有用的。
53. 出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意見》。
解讀:在2018年6月14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已經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通報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服務保障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及相關配套規定的制定情況。該《若幹意見》能夠為進口博覽會舉辦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起到重要作用,是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辦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54. 制定《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突出涉外高知名度商標保護。
解讀:1999年,國傢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篩選出346件在市場上有較高知名度,被侵權假冒嚴重,且涉及兩個以上省級行政區域的註冊商標,編制瞭《全國重點商標保護名錄》。2000年6月,國傢工商局商標局根據當時市場上商標侵權假冒的情況,對1999年下發的《全國重點商標保護名錄》調整。調整後的名錄包括280個重點商標,其中國內註冊人的150個,外國註冊人的130個。與1999年的名錄對照,有70個商標進行瞭調整。在此次行動方案中,上海提出制定《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並且強調要“突出涉外高知名度商標保護”。這將突出商標執法重點,加大商標行政執法力度,能夠更好地保護註冊商標專用權,切實維護國內外商標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55. 統籌進出口雙向監管,深化中國制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加強部門執法協作,嚴厲打擊跨境制售侵權假冒商品違法犯罪行為。
解讀: 2015年4月“中國制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首次得到實施。為保護中國制造品牌形象,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提出針對出口非洲、阿拉伯國傢、拉美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和地區的重點商品,開展為期三年的專項整治,嚴厲查處跨境制售侵權假冒商品違法行為。上海的這一條規定就是將該“清風行動”作為一種常態化的制度落實下來,有利於知識產權的保護。
56. 開展出口優勢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龍騰”專項行動,擴大重點企業范圍。
解讀:2017年9月至12月,根據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全國海關開展瞭為期3個月的出口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龍騰”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企業,切實維護“中國制造”聲譽。上海的這條規定和55條一樣,將相關的專項行動作為常態化的制度進行落實,而不是集中整治,突出瞭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
(十一)完善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服務體系
57. 強化上海國際貿易知識產權海外維權基地功能,開展涉知識產權國際貿易糾紛產業影響評估和企業應對服務,幫助海外投資企業防范雙向投資中的政策風險。
解讀:2014年,上海市商務委依托上海市計算機行業協會設立“上海國際貿易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服務基地”,開展知識產權風險防范、技術咨詢等工作。本條進一步突出瞭上海對該“上海國際貿易知識產權海外維權基地”的重視,也是對其前面所進行開展的工作的肯定。
58. 持續開展國際經貿領域知識產權海外維權人才培訓,並將服務范圍擴展到長三角地區。
解讀:知識產權海外維權的難點確實是在於缺少相關的專業人才,上海已經關註到這點,該條的提出和落實,確實有利於國內企業的知識產權海外維權。
59. 爭取國傢主管部門授權在上海設立商標海外維權保護辦公室。
解讀:商標的境外保護和著作權不一樣,著作權有《伯爾尼公約》,根據該公約,每個締約國都應自動保護在伯爾尼聯盟所屬的其它各國中首先出版的作品和保護其作者是上述其他各國的公民或居民的未出版的作品。而商標的國際保護,哪怕是在中國的港澳臺地區,都需事先在當地官方機構申請商標註冊,而不像著作權一樣可以在國際條約的成員國之間“自動保護”(同時商標也可以利用馬德裡體系統一申請);待獲得商標專用權之後,再根據當地商標的相關保護的法律規定,啟動維權程序。這相對專業性比較強,需要官方提供指導。因此國傢主管部門有必要設立商標海外維權保護辦公室,如能將該辦公室能夠設立在上海,那是對上海在商標保護工作的一種肯定。
(十二)構築開放引領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60. 拓寬在上海設立的商標馬德裡國際註冊窗口的功能,爭取受理范圍向長三角和華東地區輻射,並進一步全面承擔全國商標馬德裡國際註冊審查。
解讀:如上條解讀所言,在國內註冊的商標若在境外的國傢和地區沒有申請註冊過,無法在該境外的國傢或地區得到法律保護,因此商標國際註冊的馬德裡體系應運而生。該體系包含兩個條約:1891年簽訂的《商標國際註冊馬德裡協定》和1989年通過的《商標國際註冊馬德裡協定有關議定書》。馬德裡體系是針對全球商標註冊和管理的解決方案,既方便又劃算。隻需提交一份申請,繳納一組費用,便可在多達117個國傢和地區申請保護。通過一個集中化的系統,就可變更、續展或擴展全球商標。這就是馬德裡體系的目的所在。隨著境內企業的走向海外,商標保護成為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拓寬在上海設立的商標馬德裡國際註冊窗口的功能。
61. 修訂《上海市專利資助辦法》,加大對高質量專利和國際專利申請的支持力度。
解讀:上海歷來對專利申請非常重視,並有財政扶持,在2003年就出臺《上海市專利費資助辦法》,2005年開始出臺《上海市專利資助辦法》,之後一直有更新,最新一版在2017年得到修正。《上海市專利資助辦法》的目的是鼓勵發明創造,促進技術創新,保護創新成果,提升專利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支撐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這充分體現政府對專利申請的重視和支持力度。
62. 建成上海自貿試驗區版權服務中心。
解讀:版權即著作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計算機軟件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版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類型,它是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圖片、電影攝影和計算機軟件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版權是知識產權保護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版權服務中心是上海一個創新,有利於版權的保護工作。
63. 發揮國傢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國際運營(上海)試點平臺的運營交易、金融服務、國際合作和海外維權等服務功能。
解讀:2018年4月4日,國傢知識產權局同意上海市建設國傢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國際運營(上海)試點平臺,該平臺對於擴大知識產權跨境交易和創新要素有效供給,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起到重要幫助,對於上海市加快建設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64. 爭取進一步拓展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服務的產業領域。
解讀:2017年7月25日,上海成立瞭“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2018年2月11日上午,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中心舉行授章儀式,接通“中國專利審批系統”專線,正式啟動運行快速審查、快速維權等業務。該中心運行後,主要針對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兩大產業開啟專利快速審查的“綠色通道”,極大縮短授權周期。若能爭取拓展該中心服務的產業領域,那麼有利於上海的企業申請專利保護。

台中月子中心評價|台中月子中心費用上海擴大開放100條解讀|知識產權篇:建知識產權保護台中頂級月子中心|台中頂級月子中心推薦高地


新浪新聞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台中中區月子中心價錢|台中中區月子中心價格(xinlang-xinwen)
arrow
arrow

    zdn791rf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